拔牙後的前24小時內,是傷口初步凝血與組織再生的關鍵時期。此時應避免進食任何溫度過高、質地堅硬、帶有顆粒的食物,如堅果、米粒、辛辣食物或使用吸管等動作,這些行為都有可能破壞傷口表面的血塊,使原本順利的癒合過程受阻。不僅如此,錯誤的飲食選擇還可能加劇腫脹與疼痛,影響整體復原速度。
因此,了解拔牙後適當的飲食時機與飲食內容,並配合醫師的照護建議,是促進傷口癒合、避免併發症發生的關鍵。林口牙醫推薦-萊德美學牙醫,將說明拔牙後各階段的飲食指引,協助您順利度過復原期。
目錄導覽
Toggle拔牙多久後可以吃東西?

拔牙後,許多患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「我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吃東西?」事實上,拔牙後的飲食安排對傷口癒合至關重要。錯誤的飲食方式可能會導致傷口破裂、出血不止,甚至引發乾性牙槽炎等併發症。
拔牙後最初幾小時的飲食建議
拔牙後的前1到2小時內,建議完全禁食與禁水。這段時間內需等待止血棉球發揮效果,促進血塊穩定形成。若立即進食或喝水,容易造成血塊脫落,導致傷口難以癒合。
2小時過後,若沒有明顯出血,可開始小口喝水,或進食一些柔軟、常溫或冷涼的食物
- 冷豆花
- 優格
- 稀飯
- 常溫奶昔
- 常溫布丁
避免使用吸管,因為吸吮動作會對傷口造成負壓,增加乾性牙槽炎風險。
拔牙第1-3天可以吃什麼?
拔牙後的頭三天是傷口形成初步癒合的關鍵期,此階段建議飲食仍以柔軟、清淡、常溫食物為主,避免刺激性與咀嚼壓力過大的食物。
推薦食物:
- 溫稀飯、白粥(避免太熱)
- 蒸蛋
- 熟爛的馬鈴薯泥
- 溫熱的豆漿(避免高糖與濃稠)
- 常溫煮熟的地瓜泥
避免食物中有細小碎屑(如堅果、瓜子),以免卡在傷口處引發感染。
拔牙第4-7天可以吃什麼?
第4天起,若無紅腫、劇痛或出血等異常症狀,可逐步嘗試稍微有口感但仍需輕咀嚼的食物。例如:
- 軟麵條
- 蒸魚
- 燉得很爛的雞肉或牛肉
- 軟豆腐
- 熟爛蔬菜泥
建議仍避免使用拔牙側咀嚼食物,以減少對傷口的壓力。
拔牙後多久可以吃熱食?
拔牙後的血塊就像是保護傷口的天然創可貼。若過早接觸高溫熱食,會導致血塊溶解、剝落,影響癒合,甚至引發乾性牙槽炎,造成劇烈疼痛。
一般建議:
- 術後48小時內避免進食任何熱食,包括熱湯、熱茶、火鍋等。
- 第3天起,可逐步嘗試微溫食物,觀察是否有不適反應。
- 完全恢復正常飲食溫度,建議約在術後7-10天。
拔牙後飲食禁忌有哪些?

在傷口癒合前,以下食物或飲品建議完全避免:
- 辛辣食物:刺激傷口,延緩癒合。
- 堅硬食物:增加牙齦壓力,可能導致傷口撕裂或牙齒移動。
- 過熱食物:造成血塊脫落,誘發疼痛與發炎。
- 黏性食物(如年糕、麻糬):易殘留傷口處,增加感染風險。
- 碳酸飲料與含糖飲料:糖分促使細菌滋生,影響癒合。
若您有植牙後飲食疑問或是植牙需求歡迎來電預約
萊德美學牙醫診所:0800-885-283
預約表單:點擊我
拔牙後生活注意事項
拔牙術後不只飲食需留意,生活中還有以下幾點不可忽略的習慣,會大大影響癒合過程:
- 勿吸吮、勿用吸管:以免造成負壓,引發血塊脫落。
- 避免漱口過度:前24小時內不要激烈漱口,避免干擾血塊形成。
- 禁止吸菸與飲酒:尼古丁與酒精都會影響血液循環,延遲癒合並增加感染機率。
- 勿劇烈運動:劇烈活動會導致血壓升高,引起再次出血。
拔牙傷口癒合時間需要多久?
拔牙傷口癒合可分為幾個階段:
- 1-3天內:血塊形成期,是最脆弱的時期。
- 1週內:牙齦初步癒合,傷口表面封閉。
- 1個月左右:骨頭與軟組織再生。
- 3-6個月內:骨質完全重建完成(若有植牙計畫,此為關鍵觀察期)。
如何判斷傷口是否正常癒合
以下為正常癒合狀態:
- 疼痛逐日減少
- 無明顯紅腫或膿液
- 無發燒或口臭加劇現象
若出現以下情形需立即回診:
- 持續出血超過12小時
- 疼痛反而加劇
- 口腔有惡臭、膿液分泌
- 傷口周圍腫脹不退
加速拔牙傷口癒合的小秘訣

除了聽從醫囑外,以下做法能加速傷口癒合:
- 補充維生素C與蛋白質:如橘子、奇異果、魚肉、蛋等,有助組織修復。
- 足夠睡眠與減壓:維持身體免疫力是癒合的基礎。
- 適度溫鹽水漱口:從術後第二天開始,可用淡鹽水輕漱,促進清潔與殺菌。
- 抬高頭部睡覺:可減少出血與腫脹發生。
良好的術後保養與正確飲食,將大大提升拔牙傷口癒合速度與品質,讓您儘早恢復正常生活!